退市阴云笼罩阳光城_环球今热点

A股“问题房企”正在加速出清。

5月29日,ST阳光城(000671)收盘报0.58元,总市值跌至24亿元。在该收盘价的基础上,公司股票即使在未来9个交易日都涨停,也无法在第20个交易日站上1元,提前锁定“1元退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面值退市”则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的一种。根据深交所的相关规定,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则会被交易所强制退市,且没有退市整理期,直接终止上市。

实际上,深陷“1元魔咒”的地产股,不止ST阳光城一家。目前,*ST蓝光、*ST中天已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前的事先告知书,ST泰禾、*ST嘉凯和ST美置、ST粤泰已提前锁定“1元退市”。

违规担保 股价跌不停

阳光城股价连续跌停,是从它被戴上“ST”帽子后开始的。

5月5日起,其股票简称从“阳光城”变更为“ST阳光城”,股票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5%,起因是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对阳光城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这触及了“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则是因为阳光城的“违规担保”。据深交所公开披露,阳光城未按规定履行审议、披露程序对外部单位提供担保合计5.45亿元,由于阳光城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年审机构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判断公司对外担保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其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深交所的问询下,近期阳光城连发三条重要公告,披露了其债务、担保以及诉讼仲裁情况,逾期未偿债务的本金已超过600亿元,担保总计金额达到了711亿元,超过母公司净资产的100%。

公告中称,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多轮影响,阳光城的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合作方款项、公开市场相关产品等)本金合计金额达到了647.32亿元。

所涉逾期未偿债务中,涉及担保事项的已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累计245.62亿元;境外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22.44亿美元,境内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194.75亿元。

担保方面,截至目前阳光城及控股子公司对参股公司提供担保实际发生金额达到了106.85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资产的205%;为其他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实际发生金额为585.72亿元;为其他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的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实际发生金额为 18.5亿元。上述三类担保总计实际发生金额达到了711亿元,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资产的100%。

与此同时,阳光城还面临着诉讼危机。

截至目前,阳光城累计收到相关法院执行文书正在执行,或正与金融机构或其他合作方进行谈判的案件金额,合计达到了309.5亿元,阳光城及部分控股子公司已因此被相关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地产股深陷退市漩涡

深陷“1元魔咒”的地产股,不止ST阳光城一家。

截止5月29日,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完全统计,进入2023年以来有蓝光发展(600466)、中天金融(000540)、新力控股共计4家上市房企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被强制终止上市,泰禾、嘉凯、美好置业(000667)等房地产企业也基本提前锁定“1元退市”。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恒大、世茂集团、中国奥园、花样年、祥生控股、佳源国际、力高集团、当代置业等超20家港股房企仍处于停牌状态。

除此之外,还有新华联(000620)等多只股票的面值低于1.5元,也已经身处危机之中。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分析指出,近日房企退市的企业明显增多,此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此次市场的复苏是曲折的,虽然1季度市场成交回升明显,但不足以代表行业的债务危机解决,进入4月,市场交易规模冲高后回落,行业市场情绪再度下降,出险房企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股价触发低于1元,加速了出险房企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险房企集中退市的现象也在预期之内,是房地产高速发展之后的必然阶段,近年来,随着高杠杆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发展,房企格局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出险房企逐步退出必然趋势,此次退市也是房地产业的优胜劣汰的表现,未来房企也应降低自身的负债率,回归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产品和服务取胜,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中金公司认为,A股市场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并助力提高A股优质公司的回报率。常态化退市机制的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少投资者“炒小”、“炒差”行为,促使投资者关注基本面优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司,助力实现培养投资者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全面注册改革背景下,“壳”资源稀缺性不再,市场尾部公司出清速度有望加快,ST、*ST面临的退市风险增大。中金公司表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股票价值,关注A股相关公司退市进展。

同时,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退市潮需要积极引导和把控。对于购房者来说,退市的消息会类似于企业破产或企业经营恶化的感受,所以各地要注意预期的引导。至少一些若购买了此类房企的购房者,看到了类似退市的消息,会更加担心房屋交付等问题。而一些楼盘项目的销售也可能会受到干扰,或面临销售方面的压力。

关键词: